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!

设为首页   加入收藏

首页>>专家论道>>专家.学者>>

全国人大代表姜卫东: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

  本报记者 杨若男
 

  

  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、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,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。今年2月,《质量强国建设纲要》印发,部署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、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等举措,为质量工作的中长期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  “对照纲要要求,还有很大差距。”全国人大代表,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姜卫东认为,主要表现为思想重视程度不够,人才培养、经验和技术积累不够,自主创新能力不强,质量发展基础不扎实。

  姜卫东建议,要增加全行业、全系统的危机意识、质量意识,全面树立质量强国观念。学习贯彻落实《质量强国建设纲要》,围绕能力提升扎扎实实打基础,在技术突破上潜心做研究,做到向质量要效益、以质量求发展,大力提升各行业质量水平,增强国际竞争力。

  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来说,要聚焦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领域的突出问题、短板弱项、难点痛点,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,稳步提升建筑工程品质,保障工程优质产品的有效供给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同时,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,找差距、补短板,研究确定具体突破方向,制定突破目标,齐头并进,实现质和量的突破。

  具体而言,在工程质量提升方面,要严格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,督促建设单位建立健全项目质量管理体系,依法依规履行建设程序,依法执行工程发包承包制,科学合理确定工期和造价,保障工程建设资金。严格落实施工图审查制度,大力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。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、永久性标牌制、质量信息档案等制度,强化质量责任追溯追究。

  在人才教育方面,姜卫东建议,充分利用现有高校、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资源,在培养高精尖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和技师队伍上发挥作用,持续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和开展深层次技术攻关的核心技术能力;创新科研管理体系,加强世界前沿科技动态研究,培养一流科技人才,研究世界前沿科技课题,突破高科技产业发展瓶颈。

  同时,国家应出台政策,鼓励企业在基础技术能力提升、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,加大对企业基础制造能力提升的创新性支持。充分发挥协会、商会等社会组织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,支持质量管理类协会、商会开展行业品牌培育、质量管理水平提升、用户满意管理、可靠性提升等活动,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



品牌推荐

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