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>专家论道>>房地产>>
一起绿色出行 共造“幸福通勤”之城
- 时间:2023-04-06 16:48
- 来源:中国建设新闻网
专家观点: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要注重契合青年通勤特征
中国城市规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 赵一新
青年是国家的未来,也是城市的未来。一座城市是否具备对青年发展的吸引力,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。良好的城市品质、完善的公共服务,吸引着青年前来寻求丰富的城市生活。然而,较高的居住成本、职住错位带来的通勤压力,也深刻影响着青年对于城市的选择。
我们的研究显示,青年通勤更关注时耗,更依赖轨道。青年注重优化通勤时间,近80%的青年通勤者45分钟以内可达;青年具有更高居住自由度,通勤距离普遍低于城市平均水平;青年更依赖于轨道交通,轨道覆盖通勤比重高于城市平均水平。
同时,青年“极端通勤”更需关注。在44个主要城市1400万“极端通勤”人口中,有近600万青年人。其中,北京26%的青年人群单程通勤超过60分钟,上海13%、广州10%、成都10%,通勤状况较好的深圳、杭州也有近10%的青年承受着“极端通勤”。
虽然就业分布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区内就业中心、高新产业园区,但受到居住成本与社区环境影响,青年人群更多居住在城区外围。在北、上、广、深、成、杭6个典型城市中,近30%青年选择居住在城市中心15~20公里圈层处,接近北京五环、上海外环、深圳绕城高速公路,这一圈层青年居住比重高于城市平均水平2~3个百分点。
解决青年人的通勤之苦,城市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“职住平衡”。发展保障性住房,尤其是面向新市民、青年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力点。
邻近就业中心是青年对于居住的本源需求,面向青年的住房保障项目不应超出通勤边界,即25至40公里。在我们的研究中,集中供地的公租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到最近地铁站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.9公里、5.4公里。近40%的公租房、50%的共有产权住房在轨道交通2公里辐射范围以外。
以北京的政策性住房研究为例,受限于新增土地供给和保障对象以中低收入家庭为重点,近70%公租房、超过80%共有产权房主体分布在15公里(五环路)以外,8%的公租房、10%共有产权房位于城市中心40公里以外圈层,超出了城市通勤尺度的边界。
因此,关注城市通勤与轨道交通的匹配关系、确保通勤联系与轨道交通走向相契合、通勤距离与轨道交通制式相匹配、车站周边适度高强度开发以及合理的居住配置,是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与功能布局引领作用的关键。目前,我国正在推广以轨道交通引领的保障房项目,加快建设轨道交通TOD保障性租赁住房。同时,加快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,解决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未来,青年通勤难题将有望缓解。
友情链接
-
| 中国建筑
| 中国铁建
| 第一商用汽车
| 中国建造师网
| 数字化企业
| 中国交通新闻
| 中国项目招标
| 中国基础建设
| 建筑网
| 中国名企排行
| 山西建筑考试
| 中国城市网
| 中国建材市场网
| 中国工业新闻
| 综合节电
| 中国新闻网
| 工程建设
| 中国日报网
| 中国能源新闻
| 建材之家
| 城市交通网
| 中国工程网
| 中国港湾
| 中国路桥
| 全球贸易网
| 环保科技
| 国联资源网
| 绿建之窗
| 鲁班大学
| 一览路桥网
| 中国铁路
| 中国城镇
| 五展六会
| 新型建材
| 三峡
| 中国电建
| 建筑信息化
| BICES 2025
| 冶金工业
| 中国交建
| 中国中铁
| 阿拉丁
| 河姆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