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>专家论道>>专家.学者>>
全国政协委员宋海良:推进城市七网融合 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
- 时间:2024-03-06 10:18
- 来源:中国建设报
本报记者 韩雅丽
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。《“十四五”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》提出,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,建设宜居、创新、智慧、绿色、人文、韧性城市。近年来,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,但城镇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
“新型城镇化呈现‘五大发展趋势’,即绿色低碳、安全韧性、智慧便捷、集约高效、系统运营管理与融合发展。”全国政协委员,中国能建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宋海良认为,为顺应城市“五大发展趋势”,应充分发挥全局性、基础性领域的融合化合作用,大力开展能源网、交通网、数字网、水网、生态网、产业网、文化网“七网”融合的综合型、多元化系统解决方案研究,以产业、基建、生态为基础底座,一体集成创新、数智、绿色和人文等特征,通过“七网”融合让城市更智慧、更高效、更绿色、更安全,全面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。
对此,宋海良提出了四点建议:
加强城市“七网融合”顶层规划。研究编制城市“七网融合”指导意见,科学指导各地在“多规合一”的基础上编制城市“七网”融合规划。加强各级各类规划间的衔接,做好城市“七网融合”与国土空间、交通运输、能源电力、城乡发展等统筹衔接,在统一规划前提下,有序引导项目实施,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与协同性。将“七网”融合作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出台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政策,建立“七网融合”创新基金,以金融资本撬动技术布局和全链条创新。
完善融合发展工作机制。推动部委之间、部委与省市之间、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协同合作,建立工作联动机制,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,建立住房城乡建设、发改、财政、交通、水利、工信、能源等多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,统筹推进城市“七网融合”重大行动规划与重点项目推进落地。发挥科研院所、行业组织、产业联盟等多元主体的积极作用,建立城市“七网”融合一体化规划设计、协同建设施工、统筹运营的工作体系。
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。组建创新联合体,打造“政产学研用”国际协作交流平台,结合未来能源、未来信息、未来制造等未来产业发展布局,共建“七网”融合技术创新中心,加快突破光储直柔、智慧交通、数字孪生、零碳建筑等关键技术,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体系,构建企业融通、上下游协同的产业生态体系,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,打造一批技术系统集成和创新应用示范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。
打造一批标杆示范项目。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机制和成本共担、利益共享机制,结合城市更新、综合片区开发等不同场景需求特点,以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为先行区,组织实施一批应用场景丰富、商业模式创新、技术路线多样的城市“七网”融合示范项目,总结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建设经验、工作机制、标准规范和评估指标体系,定期遴选发布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和推荐目录,建立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库。
友情链接
-
| 中国建筑
| 中国铁建
| 第一商用汽车
| 中国建造师网
| 数字化企业
| 中国交通新闻
| 中国项目招标
| 中国基础建设
| 建筑网
| 中国名企排行
| 山西建筑考试
| 中国城市网
| 中国建材市场网
| 中国工业新闻
| 综合节电
| 中国新闻网
| 工程建设
| 中国日报网
| 中国能源新闻
| 建材之家
| 城市交通网
| 中国工程网
| 中国港湾
| 中国路桥
| 全球贸易网
| 环保科技
| 国联资源网
| 绿建之窗
| 鲁班大学
| 一览路桥网
| 中国铁路
| 中国城镇
| 五展六会
| 新型建材
| 三峡
| 中国电建
| 建筑信息化
| BICES 2025
| 冶金工业
| 中国交建
| 中国中铁
| 阿拉丁
| 河姆渡